金刚经修行网
金刚经修行网
放生杀生现报录 破戒果报故事 因果故事 五福的意义 种善因得善果
主页/ 其他因果故事/ 文章正文

佛教是科学且超越科学

导读:佛教是科学且超越科学当今的时代是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,是钻研科学、利用科学的时代。然而就在这科学高度发展的同时,不少人仍持有疑虑,认为佛教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和冲击——认为谈科学就不要讲佛教,谈佛教就...
佛教是科学且超越科学

当今的时代是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,是钻研科学、利用科学的时代。然而就在这科学高度发展的同时,不少人仍持有疑虑,认为佛教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和冲击——认为谈科学就不要讲佛教,谈佛教就不要讲科学,好象佛教和科学是水火不兼容似的,把两者对立起来。尤其是有些佛教徒谈到科学更是茫然。然而殊不知我们佛教就是科学的吗。不但是科学的,且还超越科学。

从何而谈起?

首先,二者的目标相同,思想观点更是一致。佛教自释迦太子放弃王位,半夜偷越王城就是为了去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,后来在菩堤树下悟道后,又证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,而当今的科学也是想揭开宇宙的秘密,发现宇宙人生的真理,目标都是为了造福人类,减除人们的痛苦和灾难。另外各种宗教对宇宙人生,世间真理无不涉及,无不探索。科学的概念产生于西方,历史比宗教迟,在西方国家的其他宗教早已对宇宙人生有所探索和解说,如“上帝造人”“耶稣安拉”能拯救人类等等。

后来西方人对这种思想不赞成,于是一切从实际出发、从客观事物去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便产生了无神论的科学,如爱因斯坦认为与科学相冲突的宗教,无论是出于恐惧,还是道德的需要,尽管本身有高下之分,其“所共有的是它们的上帝概念的拟人化的特征”。而佛教恰恰是它不承认任何拟人化的造物主,佛陀更不以造物主自居。佛教认为,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,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,但却不能带替众生离苦得乐。

佛陀是宗教教育家,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,他从来不宣称自己可以“代人赎罪”,只是主张所有人应对自己负责任,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佛教不承认有能够主宰世界和人类的神灵,一切都是众生的业感,反对鬼神崇拜,绝非与一般要求信徒向虚幻神灵顶礼膜拜的宗教可比,可以说佛教是一种无神论的宗教,这一思想又恰恰与科学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。

其次佛教的教理、生活方式、制度就是一些科学的理论。佛教在理论方面,目的不是为了研究科学,而是针对人们的“苦”字下功夫,进而追溯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真理。在揭示真理的过程中所阐述的论点,就是一些先知先觉的科学论断。如对于宏大宇宙的观点:宇宙之大无边无际,世界数目之多,不可甚数,只能用恒河沙数或微尘(空中尘埃)数来形容,即恒河沙数的世界,或微尘数世界,当然恒河有多少沙粒,空中有多少尘埃,谁也说不清楚。在这些世界不光是地球上才有生命(佛教说的众生),还有许多其他世界(佛教称他方世界)也有生命。

如佛经中讲的东方琉璃世界,教主药师佛,西方极乐世界,教主阿弥陀佛,同时还有观世音菩萨,大势至菩萨,以及无量无边的佛教徒在听阿弥陀佛说法。又有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写,“从是(地球)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”;这些世界却又不是永远不变的,而是成坏不停,有的已坏,有的已成,有的正坏,有的正成,有的将坏,有的将成,它们都是在因果连续,消长不停。

这宇宙世界就时间来说没有开始,没有终结,旷远绵邈,无始无终。这就是早在2500多年前佛教对宏观宇宙世界提出的科学论断,科学的发展也证实了佛教对宏大宇宙说法的真实性。而近代科学家才说地球和太阳经过多少年终要毁灭,但还没有讲到以后怎样才形成新的世界。又佛教在微观方面,佛陀时代也有深入的揭露,在佛教的《毗尼日用》中,有:“佛观一钵水,八万四千虫,若不持此咒,若食众生肉”的句子,在公元前六七世纪,佛陀用慧眼一看,便知水中有无数的微细生命(佛教八万四千指多,虫指细菌,微细生命),直到科学发展到显微镜出现的近代,才进一步证明了佛陀的境界在2500多年前就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了。

佛教不光是教理上是科学的,而生活方式上也是科学的,首先佛教对人们生病的问题就持科学的态度,病也分三种情况:1、如果属于业障这方面的病,这种病可能通过诵经、做佛事就会好;2、如果是四大不调带来的自然的病,那就必须得请医用药治疗,在佛陀时代,有一比丘生病了,佛陀亲自给他换药擦洗等;3、如果业障太重的病,那就无法治疗。因此佛教不象有的宗教强调的那样,生病了不需请医,不需吃药等等。佛教在教理上首先就客观科学地分析了人生——即人有生老病死。

其次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上也是科学的,如对于人很重要的饮食问题上,佛制比丘定量食、定时食,这就是我们现在医学上所说的科学饮食要定时定量,生活有规律,不能暴吃暴饮(至于过午不食,那也有他一定的原因,这里就不讲了)。还有在经书经常见到“饭食经行”这样的句子,就是说吃了饭应该走一走,就相当于吃了饭散步似的,正如大家常说的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。

又有早在2500多年前佛教就有漱口的习惯,嚼杨枝(当时没有牙膏,只用一种树枝来咀嚼)来漱洗。值得一提的还有佛教提倡的“素食”,现在许多书都在谈论素食对身体健康,少生病是有极大好处的,是科学的。总而言之,从佛教的生活方式看,虽然佛教创建的时候没有科学,但他的超前意识已经与科学不谋而合了,科学的意识贯穿于其中。还有佛教的制度也有他一定的科学性,如佛教作法时的羯磨制,就是一个民主制的科学制度,现在的政协会,议会等就是这一制度的体现,开会表决一个什么事,必须一定的人员到会才行,否则不生效。

佛教是科学的这不再多说了,就是在科学界内部的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,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:“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科学需求,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。”又如现代科学家沈家祯博士也说:“我本是个科学家,但对佛法同样感兴趣,我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,二而一的。”

佛教不但是科学,而且还超越科学。

佛教自释迦牟尼在菩堤树下悟道后,就证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,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得了了明明,如理如量。以及对人们的过去未来都了解得清清楚楚,这叫住实相,即万物之本质、自性——它超越了一切语言文字,逻辑思维,即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这在教内无人不知,佛陀是智者、觉者,对宇宙人生一切皆知。

当时佛陀的智慧,神通皆是世人所不能及和其他九十六种外道所不能比的,这完全是大大超越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,也并非现在的科学技术能比拟和相提并论的,并且也是科学摸不着头脑的问题。

如我们佛教徒往生火化后有舍利子的出现,有的居士往生后有佛陀放光接引,或出现瑞相,神通,禅定,有念咒能治病,趋邪等等的都是有待科学解释的。科学要把佛教的这些现象搞清楚,又不知道要多少年,或者能否搞清楚都是问题。科学界还更没有意识到:究竟的真理已经超越一切语言文字、逻辑思维。原因就在于科学主要是借助于人的感官观察和仪器测量,它的发展研究也只能局限在表面现象的范围,即用现象去解释现象,未能深入现象后面的本质,不能了知缘起无自性的实相,都是依靠人的感官分别妄念去研究,这就犹如火堆上不断上升的烟,离火越来越远,越来越分散,最后不知源于何处,不能了解事物本质真理。

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,以前我们研究科学只知道向外钻研,不知道向内部——向人体内部去研究,实际人体内部就是一个尖端的科学,对人类灵魂的存在不敢否定;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:“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,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。”我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已说过:“佛学是哲学之母,研究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,弥补法律之不足。”因此佛教具有科学的一面,又并非科学所能比拟的。从其涉及的范围看,就比科学大得多,哲学、教育、医学、艺术、建筑、文学、语言等等,完全是超越了科学以外的意识形态。

最后,我们既然知道了佛教是科学且又超越科学的,那我们就要摆正对科学的态度。其次我们对科学和佛教之间也要摆明态度,佛教是科学的,但不一定科学都是佛学的。佛教是释迦牟尼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,证得的实相。而科学呢,却还是在不断摸索前进的东西,有的是后一个理论推翻前一个论断,将来的理论或许会推翻现在的论断。而我们佛教的理论,从来不会变,佛陀时代是这样提,2500多年过去了,现在还是这样提,并且没人能推翻,将来还是这样提。故佛教和科学原则上冲突的,我们要依佛教的。

第三,我们作为佛教徒都应有责任,把科学发明的一切引导到善的一方面来福利众生。科学本身不坏,要看我们怎样利用。我们有责任向国家、向人民、向专家劝导,不要用科学来害人。现在科学对人类或社会带来许多的不利因素,我们看以后怎样引导。总之,我要用科学来福利社会、人类,抑制不利于社会人类的因素,即我们要用科学的武器在菩提道上添砖加瓦,又要用他来斩妖降魔,为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,早日将娑婆世界(地球)变为极乐世界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