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修行网
金刚经修行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如愿法师: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

导读:如愿法师: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 ‘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’,此二句将般若的义趣完全说出来了。不但我们没来之前空空,走后空空,现前何尝不是空空?佛说事实真相是:‘如梦幻泡影’。梦、幻、泡、影都不是实在的,...
如愿法师: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

‘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’,此二句将般若的义趣完全说出来了。不但我们没来之前空空,走后空空,现前何尝不是空空?佛说事实真相是:‘如梦幻泡影’。梦、幻、泡、影都不是实在的,都是假相,这种假相存在的时间很短,经上形容‘如露如电’。如露是讲相续相,如电是讲刹那际,说明诸法实相确实如此。明白、觉悟之人就称为佛、菩萨;迷惑、不觉悟之人,以为这是真有,就是凡夫。所以,佛菩萨与凡夫的差别,就在一念觉迷。觉悟的人在梦幻泡影里得自在,迷惑的人就过得很辛苦。

由此可知,这就是‘缘生’,缘起性空。业缘很复杂,有善、恶、无记三类,唯有真正觉悟之人,能运用得非常恰当,帮助没有觉悟的众生开悟,这就是诸佛菩萨普度众生。明了诸法是无所有,空空也是无所有、了不可得,能得的念头与所得的一切物都是空空,我们的心才真正回归到平静,回归到清净、平等。清净平等是我们的真心本性,也是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。因此,我们就能体会到,为何世尊一生讲经说法,《般若经》讲了二十二年,就是一切众生不知道诸法皆空的事实真相,不能行菩萨道。菩萨道就是觉悟之道。凡夫走的是迷惑之道,所以才出现十法界、六道、三途。迷得重的是三途现象;稍微轻一点的是六道;再轻一点的是四圣法界。无论三途、六道、四圣法界都是迷,都没有契入空理,契入空理就证得一真法界。

‘一真’也是勉强说的名相,若我们执着有个‘一’,执着有个‘真’,又错了。一的对面是多,真的对面是假,惠能大师说,一多、真假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。

所以,没有‘一’的念头,也没有‘真’的念头,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。由此可知,稍稍起心动念就错了。

学佛要怎么学?宗门常讲:‘从根本修’,根本就是一念不生,心地清净没有一切念头。若有个‘我现在一念不生’,就已经生了一个‘一念不生’的念头,这就错了。初学时,宗门用盘腿面壁的方法,学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。学成之后,要在生活当中去历炼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就成功了,此时所有境界都是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没有离开十法界、六道、三途,所以法界才称作一真。若真的有十法界、六道、三途,法界怎能称作一真?故转变在心,转变在认知,认识境界的实相,就是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
‘来也空空,去也空空’意思很深,能认识清楚,就会很欢喜掌握缘,成就无量的功德,所谓是积功累德。凡夫错认了境界,造作罪业,但造罪不是有意的。佛讲所有一切罪业的根源是愚痴,痴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,才会做错事情,用错缘。觉悟之人了解事实真相,所以起心动念、一切作为都是积功累德。积功累德是世人的概念,觉悟的人没有这个念头。十法界的众生有这个念头,一真法界的佛菩萨没有这个念头,所谓‘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’。

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自然感应道交,决定没有起心动念。古德用敲磬做比喻,敲打比喻众生的感,磬发出的音声比喻佛菩萨的应。实际上,佛菩萨的应是自性的感应。而我们将佛菩萨看作人,一切诸法看作实体,大乘精义我们无法体会,所以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物都是自性。宗门觉悟的人常说:‘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’,这说尽了事实真相,虚空法界只是一个自性而已。自性是能变,感应是所变,何处有感,何处就有应,感应道交,丝毫不爽。感应的理事深广无尽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明了之后,就晓得怎样学佛、怎样做人、怎样过日子,达到真正的幸福美满。

世法讲‘真善美慧’,佛法讲‘常乐我净’,这是真有;可是十法界的众生没有,一真法界的佛菩萨有;也就是说起心动念的人没有,不起心动念的人有。佛把心比喻作水,水在平静不起波浪时,像一面镜子,把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,这就是比喻真善美慧、常乐我净。可是水一起波浪,虽然还能照境界相,但是支离破碎,所以真善美慧、常乐我净就失去了。由此可知,诸佛菩萨的心即使应化在六道,随类现身,随机说法,还是平静的。说法时,‘说而无说,无说而说’;示现时,‘现而无现,无现而现’,永远处在一真的境界,心永远保持像水一样的平静。自性功德就是水的光,能照见一切万法。在十法界里,越往下,心的波动幅度越大,越往上波动就小。几时心在境界里不动了,以《华严经》来说,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,自性的般若、解脱、法身就现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