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-014《地藏经玄义》修学报告
虔诚顶礼尊敬的师父上人:顶礼学院各位大德老师,弟子提交《地藏经玄义》修学报告。经前的序文,称之为「玄义」或者「纶贯」。玄义就是经中玄妙的义理。「地藏经玄义」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所批注,他采用的是天台家五重玄义的方法,从「释名、辩体、明宗、论用、判教」五个方面来介绍经文。讲解依据科注,分为两部分内容。一是通释名题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判,即对全经的脉络梗概进行提要说明。依据天台家五重玄义讲了五方面。二是总起观法,详细解说这部大经的各种修持方法,以及每种方法的次第、功用和当机者,让我们每个学习地藏经的佛弟子,不至于仅仅停留在佛法理论上,而是要落到实处。一、通释名题1、释名。解释经典的名字。地藏菩萨是人,本愿是法,合七种立题的人法立题。地藏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本来誓愿。何名为地藏?地就是大地,藏是含藏之意。大地载育万物,含藏了无量无边的宝藏,象征我们的本性,它具有无量的智慧德能。我们迷惑颠倒,无法开采利用它,得不到利益。那么开启自性宝藏的钥匙是什么呢?就是地藏菩萨因地所发广大誓愿: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,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2、辨体。经典所依据的本体是不思议性识为体,与通常的大乘经典以实相为体有所不同。此地之识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,性识之意,当指众生的本性不变而随缘,依染心幻化为无明。无明之本即阿赖耶识,法性与无明和合,不生灭与生灭不二,显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,皆能得度之义。师父上人慈悲告诉我们,凡夫虽迷亦有佛性,以法性熏无明,最终必能回归清净本然。为什么学佛?究其根本,无非是观念、心态的转变,用如来果地之观念作众生因地之心,所成就者必然是如来之果。3、明宗。显示本经的修行宗旨。菩萨之愿力有通有别,通愿是四宏誓愿,别愿则各个不同。地藏菩萨的愿力在一切菩萨中最为第一,不可思议,救度一切恶道众生苦难有情皆成佛道,所以又称菩萨为大愿地藏王菩萨。菩萨之行不可思议,发大誓愿,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堪为一切众生楷模。我等后学应该效法地藏菩萨,以菩萨之大愿大行为己愿行,存救度一切众生之真实愿力,修三学、六度、十大愿王,方为真正学习地藏菩萨。而不是仅仅为了诵经消业障而已。4、论用。论依据本经修持的功用。因为佛陀在灭度前,将未来众生付嘱给地藏菩萨,显示地藏菩萨具有特殊的方法和能力,能够令娑婆世界众生都能得到利益。根据众生的业习和根性,菩萨宣讲的法门,令上根得出世间利益,中根得世间的利益,下根受教化而不落恶道。5、判教相。法师判本经为无上醍醐,归入法华涅槃时,为圆顿一乘。从主题上说,本经是佛门的孝经,所弘扬的主题就是孝道。恩师上人常说,孝道是一切佛法的根本,孝道圆满了,佛道才能圆满。从初发心到成佛,我们所学所修无一不是在圆满孝道。二、总起观法法师在这部分讲解了如何依据本经作观修行。前面是解门,此地是行门,有解有行。法师所讲的法门广大深妙,用这个方法来断恶修善,来积功累德,然后念佛求生净土,决定得生。这是净宗法门最低的水平,生凡圣同居土。天台大师教给我们这个方法,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人人都做得到。祖师大德常讲「万修万人去」,我们要肯做决定得往生。娑婆世界痴迷众生多,迷得很深,迷得很重,迷得很广,诸佛菩萨很有耐心的去帮助他们。最主要是帮助他觉悟,那是根本,只要一觉悟就成佛,就超凡入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