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修行网
金刚经修行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“鉴真回家”再现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千年历史

导读:“鉴真回家”再现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千年历史 国际在线消息:今年11月底,日本国宝东大寺鉴真坐像结束了上海世博会的展出,回到了故乡中国扬州省亲。公元743年,唐朝高僧鉴真大师以扬州为起点,六次东渡日本...
“鉴真回家”再现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千年历史

国际在线消息:今年11月底,日本国宝东大寺鉴真坐像结束了上海世博会的展出,回到了故乡中国扬州省亲。公元743年,唐朝高僧鉴真大师以扬州为起点,六次东渡日本,弘扬佛法,带去中国盛唐文化,影响了日本政治、哲学、文化、民俗等各领域,并最后长眠日本,只留下坐像供人瞻仰。在今天的节目中,我们就从“鉴真回家”说起,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。

1200多年前,鉴真大师东渡日本,当时只能依靠船只来渡江过海;30年前,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的时候,润扬大桥也没有开始修建;如今,天堑变通途,鉴真大师的坐像可以乘汽车过大桥,直接从上海回到扬州了。

在扬州高速公路出入口、文昌西路、扬子江路、鉴真路以及供奉坐像的鉴真图书馆,迎奉车队所经过的每一处都有众多扬州市民在等候着,祝福。

30年前,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坐像回国探亲,瞻仰鉴真坐像成了那个时代里扬州市民重要的集体记忆。扬州作家丁家桐说,他都没想过,有生之年还能再次端详那张清癯的面容,他愿意静静等待着那一个庄严的时刻。

丁家桐说:”今天回乡省亲的雕塑本身复制了唐招提寺的,年代比较近一点,但在中日两国交往史上意义是一样的,是鉴真东渡日本这段历史的象征。鉴真坐像再一次回到扬州,就像我们自己家里的人一样,这就是中日友好的一个种子。雕像的本身也反映了中国工艺带到日本,然后在日本塑造成大和尚的塑像,塑像回乡生动地表现了两国人民友好的历史,启发今人能够把这种友好世世代代地传下去。”

坐落在大明寺院内的鉴真图书馆,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结构,屋檐、回廊、庭院无不透露着盛唐时代的严谨和繁华。千年古刹钟声依旧,此刻,它只等待,故人回家。

翘首以盼的人群中,也有从日本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。穿上色彩艳丽、样式考究的传统和服,日本客人们恭敬地等候着。从名古屋赶来扬州,日本茶道、花道师谷村说:“现在鉴真和尚刚刚到达大明寺,我们一边流泪,一边迎接鉴真和尚像。1250年前,鉴真和尚带着当时盛唐世界最高水准的文化、医疗传达给日本的人民,非常感谢鉴真和尚。我想鉴真和尚看到扬州人民欢迎他的样子应该也非常高兴,我也非常感动。”

此次回乡的这尊鉴真坐像高80厘米,有270年历史。坐像用很多块小木料拼凑起来,保持着木材最初的光泽,长期陈列在日本奈良东大寺。

奈良是“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”,鉴真东渡带去盛唐繁华。如今,漫步在奈良,红柱绿瓦、飞檐翘角,依稀可见中国古都长安风韵。

在鉴真坐像的揭幕仪式上,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用不甚标准的中文,说起他一直牢记的十六字真言——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,寄诸佛子,共结来缘”。

荒井正吾说:“这次鉴真和尚坐像能回扬省亲,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,但是和当时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渡海之艰辛相比,不能相提并论。‘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。寄诸佛子,共结来缘。’意思是:虽然日本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度,山川风景各异,但是我们日本和中国顶着同一片天。”

荒井正吾用中文念出的这十六个字,也曾经被绣在日本送给中国僧人的袈裟衣领上。当性别、身份、年龄、国籍各不相同的人,在一处寺庙,因中日友好交往的伟大先驱者鉴真而形成记忆交叉也许并非偶然。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希望所有人,能在鉴真思想中重新汲取安宁和智慧。

星云大师说:“在1250年前,我们扬州的前辈鉴真大师到日本,鉴真大师是中国文化的表现,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桥梁。中日素称兄弟,既是兄弟,终有一些口角,但无伤于长久历史的感情。我们希望日本各界常常能够跟随鉴真大师的坐像,每年都能到大明寺,到鉴真图书馆回娘家。希望中日两国记住鉴真大师因缘,长相往来,友谊永固。”

2008年5月,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,参观唐招提寺,并且赠送了仿造唐朝海船制造的国礼——友谊之舟,为鉴真坐像回扬州省亲铺下了一个开始。今年,坐像在鉴真图书馆供奉展示,这份情意也许正如跨越千年的鉴真精神,永远不会消逝。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唐家璇说:“奈良东大寺的鉴真坐像回到家乡省亲,是一种动人心弦的交流。同1200年前相比,中日间横亘的大海不再是难以逾越的。2009年两国人员往来达到487万人次。时代变了,但是中日友好的主题没有变,鉴真的精神更没有变。说千年佛缘,固黄金纽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