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修行网
金刚经修行网
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
主页/ 禅宗文化/ 文章正文

仁清法师:《般若70义甘露滴》道智(8)

导读:仁清法师:《般若70义甘露滴》道智(8) 引发修道和清净修道。 “引发”,“基本是无漏大乘随现观,能安立(留下)成为本身所应得之究竟证得迹印...
仁清法师:《般若70义甘露滴》道智(8)

引发修道和清净修道。

“引发”,“基本是无漏大乘随现观,能安立(留下)成为本身所应得之究竟证得迹印

,彼乃正行修道之定义。”前面的“胜解、回向、随喜三修道”都是有漏修道,之后的正行(引发)和清净修道都是无漏修道。

一般说的有漏和无漏是依是否随业惑而转做区分。此处的有漏是指有分别,无漏是指无分别。

“大乘随现观”是大乘修道,“无漏大乘随现观”就是非分别的大乘修道。无漏大乘随现观有能力留下成为本身所应证的究竟证德迹印。“究竟证德”是相智。依之修持能留下证得相智的迹印,因为大乘正行修道是证得相智的方便,大乘正行修道有证得相智的能力,故说大乘正行修道是能留下证得相智迹印者,本身是无漏大乘随现观,又有能力留下成为本身所应证的究竟证德迹印者,即是大乘正行修道,故是正行修道之定义。

“彼与清净修道同义”。正行修道与清净修道同义。大乘修道者的心续中所有现证空性慧全部都是正行修道。“究竟证德”是相智,“究竟斷德”是佛断尽烦恼之解脱。

“其中,分五:1、由体性区别之正行修道。2、由殊胜果报区别之正行修道。3、由作用区别之正行修道。4、由暂时功德区别之正行修道。5、究竟大义利之功德与果地之正行修道。”这些全都一样,体性都是现证空性慧,依之都能证得佛果,但以其摄持、助力的不同而区分为五,大乘修道者心续中的任何现证空性慧都具有此五者。

“云:此自性殊胜,一切无作行,立法不可得,是大义利性。”

“此自性”是第一由体性区别之正行修道,“殊胜”是第二由殊胜果报区别之正行修道。“一切无作行”是第三由作用区别之正行修道,“立法不可得”是第四由暂时功德区别之正行修道。“是大义利性”是第五究竟大义利之功德与果地之正行修道。

“界限:从初地至十地之间”。大乘的五种修道,从初地至十地之间的界限都一样。十地有三个阶段,第一“新生十地智者”如新出家的僧人。第二“一世得者”即再过一世将成佛者,第三“续流最后际者”,即三有最后际者。所以,十地已含续流最后际。因此,大乘的五种修道界限都是从初地到十地之间,即从初地至续流最后际之间。

“清净修道”:“最清净,是名为修道,诸聪智菩萨,如是说道智。”“聪智菩萨”是圣位菩萨。“如是说道智”指前述的道智十一法。

“基本上是无漏大乘随现观,能安立本身所应得之究竟斷德迹印,彼乃清净修道之定义。”“其中分九:现证空性之九地的清净修道。”

大乘有五道: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无学道。若细分,资粮道可分为三品,加行道可分为十二品等。

所有见道都是初地,修道也分为十地,所以初地有二分,一分是见道,一分是修道。

现证空性智(慧),主要分二:无间道与解脱道,无间道是所应断的正对治,解脱道是将所应断之种子断除,因此,证得解脱道必定证得灭谛。断除所应断时,要先从最粗的开始断起,最后断除微细难断的。总之,从小品对治法开始修,直到大品;断除所应断是从大品开始断,直到最微细的小品。因此,初地和二地的无间道是以小品的对治法,断除最大品的所应断。

修道之前,在见道时已断尽遍计所应断,修道时主要断俱生所应断,从大大品开始断起。证得见道时已将遍计执实断尽,菩萨会再入空性根本定,其根本定智何时成为俱生执实大大品的正对治,就在该时成为“修道者”,但仍在初地。修道小小品的初地和二地,主要断除大大品的俱生执实,大大品的俱生执实又分为粗细二品,初地修道主要对治粗品,断尽粗品的同时即登上二地,但是尚未断尽细品。

总之,清净修道如上所述分为九品,因为要断除所应断俱生执实有粗细九品故,所以,能断者清净修道也有九品。

“云:对治九地中,上上等诸垢,谓由下下等,诸道能清净。”“对治九地中”修道有九地,初地和二地算为一地。“上上等诸垢”应断之垢分为大大品等九品。“谓由下下等”能断之对治法,修道也有小小品等九品。“诸道能清净”这九品称为清净修道。

“界限:从初地至第十地之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