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国的农夫,在田中一株断木边,拾到一只死兔。这兔子是在逃跑的时候,不慎幢上树干而死的。之后,农夫便日日守候在这断木旁,不再工作,只等待第二只自动撞上来的兔子。宋国人知道...
世间讲幸福,佛法谈苦乐,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,幸福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生苦乐的问题。幸福感是人们对于生命苦乐的一种感受,我们往往将悦意、快乐的感受叫做幸福,反之则是不幸福。 ...
它们只是不会说话 佛教对平等的认识,与世间不同。世间所提倡的平等,仅限于人类。比如,历史上北美曾流行种族歧视,黑人被白人奴役,后来由于文明的进步,黑人和白人已实现了平...
学诚法师:所有不善的念头都会伤己 我们常常觉得“念头”是一段一段的,实际上不是。心像一条流动的河,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,相续不断;前一个念头刚过去,下一个念头又生起。...
学诚法师:不要把感情当做是生命的全部,不要把执着当成是爱 人与人的交往中,我们总认为自己付出太多、得到太少,计较公平与否。潜意识里都是把感情当作了一种交换,我用心待你,...
学佛修行人的四种感应 "显感显应"今天求观音菩萨,明天就满你愿。比方你有病苦,做种种的打斋供佛、供众、忏悔的功德,明天就真的得到感应,这些事情常时都有的,就算你没有...
有一些同修学佛之后,懂得一点因果,不敢做恶事情,在生活上就比不上自己那些同学、朋友,看到他们事业一天一天的发达,财富滚滚而来,自己一年的收入勉勉强强过日子,跟这些老朋友...
(一)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,乃学佛人之过失。(二) 身为领众而只作自利之事,乃学佛人之过失。(三) 佛学虽博而不怯罪行,乃学佛人之过失。(四) 口诀虽丰富但身心却流于凡俗,乃学佛...
人为什么要学佛呀?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,不可爱、不光泽、不称意、不可念的。没有老病死我们也不用学佛,所以世界上的话有种种的苦和恼,归纳起来苦是就老苦、病苦、死苦;恼的...